<big id="pj5vp"></big>

        <delect id="pj5vp"></delect>

        <pre id="pj5vp"><output id="pj5vp"></output></pre>
        <dl id="pj5vp"><rp id="pj5vp"></rp></dl>

        黃渤海候鳥棲息地

           2022-08-02 10:48:39 613

        中國黃(渤)海候鳥棲息地位于江蘇省鹽城市,主要由潮間帶灘涂和其他濱海濕地組成,擁有世界上規模較大的潮間帶灘涂,是瀕危物種多、受威脅程度高的東亞-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關鍵樞紐,也是全球數以百萬遷徙候鳥的停歇地、換羽地和越冬地。2019年7月5日,中國黃(渤)海候鳥棲息地(第一期)獲批入選《世界遺產名錄》。

        基本介紹

        中國黃(渤)海候鳥棲息地位于江蘇省鹽城市,該區域為23種具有國際重要性的鳥類提供棲息地,支撐了17種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物種的生存,包括1種極危物種、5種瀕危物種和5種易危物種。是瀕危物種多、受威脅程度高的東亞-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關鍵樞紐,也是全球數以百萬遷徙候鳥的停歇地、換羽地和越冬地。

        中國黃(渤)海候鳥棲息地系列世界遺產申報項目含16個申報點,第一期包含五個保護區:江蘇大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、江蘇鹽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、江蘇鹽城條子泥市級自然保護區、江蘇東臺高泥濕地保護地塊及江蘇東臺條子泥濕地保護地塊。

        黃(渤)海候鳥棲息地(第一期)入選世界遺產,面積為1886.43平方公里,緩沖區面積為800.56平方公里,總面積為2686.99平方公里。這片區域大部分遺產地為海域,是我國潮間帶濕地世界遺產,填補了我國濱海濕地類型世界自然遺產空白。

        遺產價值

        在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中,鹽城能夠率先成為世界遺產,既因為鹽城海岸在保護上具有重要意義,也是在生態文明建設總體布局下,中國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,以及國內外專業機構、保護組織共同努力的成果。

        鹽城境內擁有整個黃海生態區長度最長的自然岸線,南北超過500千米。以及面積最大的連續分布潮間帶濕地,總面積逾萬平方千米。這里是丹頂鶴最大的越冬地,是小青腳鷸、勺嘴鷸、黑臉琵鷺等全球瀕危鳥類規模最大的停歇地,也是麋鹿的再野化首選地。

        蘆葦濕地,獐茅、藨草濕地,堿蓬濕地至光灘在數十千米的尺度上,形成規模宏大的水平植被帶景觀。在這幅圖景中,最鮮活靈動的元素,是伴隨四季變化而往來蕃息的生靈。春季,芳草初生,麋鹿茸發,群鳥北歸。夏季,草木扶蘇,鹿王爭鋒,鷗鷺群聚繁衍。秋季,雁鶴歸來,鹿群麇集,蒹葭萋萋。冬季,時時飄雪,在看似寂寥空闊的原野中,卻滿是悠然漫步的獐、麋鹿和鶴。即便是在沒有植物生長的光灘上,每一寸土地也都充滿生命。在氣候溫暖的時節,在這樣的泥灘上,人們只要有機會俯身屏息觀察片刻,就能看見大大小小的相手蟹和彈涂魚,它們為生計而忙碌的身影,一直延伸至地平線盡頭的浪涌之處。

        鹽城是麋鹿重返大荒的起點。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一片麋鹿野放區,這里生活著數百頭真正的野生麋鹿。麋鹿是中國特有物種。在中華文明的曙光時代,麋鹿曾經遍布中國東部的原野,從遼河之濱到華北平原,從云夢澤到珠三角。但隨著人類的擴張,麋鹿迅速消失在歷史的云煙中。麋鹿在中國失而復得的故事眾所周知。

        數千平方千米的鹽城遺產地,是常人可觸及的精華之地。在麋鹿回歸之前,這片灘涂滿是蘆葦和入侵植物互花米草。麋鹿回歸以后,由于被啃食,高草變成矮草,改變隨之發生。麋鹿棲息地內的開闊草地和水面吸引了大量水鳥,包括丹頂鶴、東方白鸛、黑臉琵鷺以及小天鵝,前來棲息覓食的雁鴨類和鸻鷸類不計其數。一年四時,在這里都可以追思中國洪泛平原上曾經有過的繁榮生物景觀。麋鹿從這里開始,向南一直游蕩到條子泥甚至南通境內的海岸。不遠處的中華麋鹿苑中,鹽城遺產地展示館設置于此。這是第一批回到鹽城的麋鹿棲居場所,至今仍有超過2000頭它們的后代生活其間。

        這里也是一處對普通游客開放的景點。在麋鹿苑中,能近距離觀察大量野生鳥類,包括在此營巢超過10年的東方白鸛。夏秋季節遍地都是灰頭麥雞和金眶鸻,以及在麋鹿乘涼的水塘中疾游覓食的紅頸瓣蹼鷸和黑翅長腳鷸。從麋鹿苑到麋鹿野放區,游人可以深刻體驗到人力在重建遺產價值方面所獲得的巨大成就。

        對于納入遺產地范圍的條子泥片區,假以時日,在科學規劃引領和地方有力保障下,我們定能見證同樣的奇跡。

        設計一條從麋鹿苑開始直到海濱,可以洞悉黃海濕地在自然、生物和人力作用下持續演化的遺產體驗之旅,相信可以讓全世界人民更好地理解黃渤海濕地中人與自然的關系,見證保護的成就。

        榮譽及其他

        2016年底,江蘇鹽城正式啟動中國黃(渤)海候鳥棲息地(第一期)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工作。

        2018年4月,國務院正式同意中國黃(渤)海候鳥棲息地(第一期)作為2019年國家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項目。

        2019年1月,黃(渤)海候鳥棲息地申遺區域保護地聯盟在江蘇鹽城成立。江蘇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、江蘇省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、遼寧丹東鴨綠江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17家自然保護區,全國鳥類環志中心、保爾森基金會等9家社團組織,共26家單位自愿申請成為聯盟成員單位。

        2019年7月5日,在阿塞拜疆巴庫舉行的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(世界遺產大會)上,中國黃(渤)海候鳥棲息地(第一期)獲批入選《世界遺產名錄》。 


        網站提醒和聲明
        特別聲明: 以上內容(包括內容、圖片及視頻)全部來源于互聯網用戶發布,僅代表用戶個人觀點,我們不確定用戶是否享有完全著作權,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。根據《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,如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及時在線反饋聯系我們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。
        友情推薦: 社博www.shebo123.com是一個垂直社區,用戶在社博不僅可以分享知識和經驗,還可以根據自己興趣和愛好創建相關的社區。社博更像是一個開放式的社群,用戶可以隨時進入任何社區交流討論與社區相關的內容。社博為中文互聯網源源不斷的提供多種多樣的信息,來滿足更多上網用戶的需求。
           發布   分類  
        公眾號   移動端
        • 公眾號
        • 移動端
         
        无码国精品一区二区免费